目錄
盂蘭盆節故事起源
盂蘭盆節故事起源,又稱為佛歡喜日、僧自恣日、盂蘭盆節。在《盂蘭盆經》記載,釋迦牟尼佛(佛陀)擁有許多弟子,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弟子名叫目連,修練專精、且已經得到神通,可以以靈體穿梭在各處,不受到外在干擾,因為身心靈都是十分清淨,才能體悟出來的道理。目連的母親做了許多壞事,死後變成了餓鬼,在地獄受苦,所謂的餓鬼就是看到食物,想要拿起來吃的時候,放在口中就化成灰了,目連以神通看見後,十分的傷心,就運用法力拿飯菜給母親食用,但是一樣吃不到,在餓鬼中,也有分勢力、互相搶食、爭奪,但始終吃不到食物,永遠都會挨餓。
盂蘭盆節故事起源-故事大綱
人物:目連尊者、佛陀、目連母親(餓鬼) 。
主要是在敘述法力無邊的目蓮尊者,卻看見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,變成餓鬼無法吃東西,而感到無助下請求佛陀教導方法,進而發展的故事及普渡習俗。
事件:為了救渡在地獄受苦的母親,因而請示佛陀解脫的方法。
靈體都可以隨身所欲的在各地移動,卻連基本的飲食都無法的母親,相比之下,顯得更加無助,原來世間萬物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,而是需要得到三寶加持,才有辦法幫助更多眾生。
時間:農曆七月十五日,或者七月十四日。
農曆的七月十五日,也是鬼門開的時候,就是農曆七月,又俗稱感恩月、報恩月。
地點:相傳開始於佛法勝行地-印度,後來傳至中國各地。
世界各地都有普渡法會,由德高望重的高僧們一同舉辦,為了利益有情,所有的故事便從古自今流傳到現在,也是值得後代晚輩一同共襄盛舉的。
中元普渡-目連請示佛陀
目連請示佛陀,尋求解決方法救渡自己的母親,佛陀告訴他,必須在農曆七月時(也就是鬼門開),供奉道德高的僧團們,吉和眾僧的力量,以此諾大的功德,才能使母親超渡、升到西方極樂世界。更重要的是要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時,以佛教最清淨的供品,水水香燈花食果(俗稱七味供品),至高無上的心意,能讓香幻化成戒律、水變化成清淨的磁場、花變化出美好的事物、燈可以點燃光明、食可以解決飢餓,化成餓鬼也能食用的,果更是一切的根本,有了僧團和尚的帶領,莊嚴法會的超渡後,目連的母親以及自己的親屬都能得到解脫,不用在地獄受苦。所以自古流傳至今,在農曆七月又稱為感恩月、報恩月,因為累劫累世我們的父母親,都不知道在哪裡,既然有養育之恩,必然要在重要的大好時機回報他們,盡自己的一點力量、誠心誠意祈求佛陀,便能改變因果。
中元普渡-佛法講解
佛法來說,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,迴向現在的生父生母身體健康,也是盡孝道的好機會,所以常常會看到中元普渡時,世界各地都會舉辦大型法會,以及齋僧活動,都是為了念父母恩、超渡地獄的亡魂以及我們前幾輩子的家人,一切都是很有意義的活動,所以大家會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,一起供奉三寶,不僅自身可以得到殊勝功德,連我們在世的親朋好友也可以得到祝福,所以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節日,自今在傳統佛教的印度地區,也有很多婆羅門會為此舉辦講法,以及中元普渡拜拜,為更多的生靈祈求,得到三寶的加持,也為世界和平盡一份心力。
佛教流傳中國後,民間信仰者認為地藏王菩薩,是立志救渡枉死城的眾生們,不忍心看到許多德仁在地獄受苦,所以甘願先不要成佛,要以自身力量救渡眾生,目蓮尊者就是為了協助他,所以才有後續的幾位菩薩也一同扶持。
為何會有中元普渡的法會?
為了救渡我們累劫累世的父母親、以救贖孤魂野鬼。以大眾的力量一同供奉三寶,才能使這種福報大幅增長,迴向給親朋好友與孤魂野鬼。
供養三寶會有如何的效果?
能迴向給在世的家屬,得到菩薩保佑。這種大威德力實在不是一般念經或布施可以達到的,一年一次的普度是特別重要的,因為大家一起造善業,可以讓業力更加增長廣大、造福社會大眾。